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全国劳动模范】徐恭义:桥梁设计大师的更大“跨度”

来源: 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徐恭义,男,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现代悬索桥技术领军人,长年致力于大跨度悬索桥的工程设计理论研究、技术开拓和工程应用,为我国大跨度现代悬索桥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主持完成汕头海湾大桥、西陵长江大桥、澳门西湾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等60余项桥梁工程设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际工程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优秀设计奖20余项。先后被授予“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英国国际杰出成就金奖”“美国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开创中国大跨度现代悬索桥技术。莫道游人爱汇泉,一湾海水抱远山。观海亭中凭阑坐,满眼波光满眼帆。徐恭义出生于碧海蓝天、人杰地灵的山东青岛市。1984年,21岁的徐恭义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工作,作为新一代桥梁设计师,他凭借对编制桥梁软件和复杂结构计算的基本功,1991年成为现代悬索桥研究设计的核心骨干,负责我国第一座现代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主梁攻关设计,以全混凝土加劲梁悬索桥设计技术完成不同于国外传统钢结构主梁悬索桥设计,获得顺利实施,其抗风稳定性在应对强台风环境中优势明显,至今保持世界同类技术多项第一,大桥已安全运营30年,相关技术被美国作为国际悬索桥经典案例收录介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继汕头海湾桥之后,又与团队完成国内第二座现代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设计,并以最快的速度建造完成,实现公路桥梁一跨过长江,为三峡大坝按期截流提供了交通保障。与此同时,他深入指导和推动国内有实力的重工企业建立大跨度悬索桥需要的原材料和专业构件制造加工专用生产线,在湖北武汉和上海等地率先形成产业链,为我国迎接更大范围修建特大跨度悬索桥奠定技术基础。

  进入21世纪,他担任总设计师主持完成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不仅实现独立设计技术的突破,创造了7项世界第一,还推动实现超高强度主缆钢丝原材料的完全国产,结束了悬索桥核心材料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使中国大跨度悬索桥技术全方位迈入国际领先水平。从汕头海湾大桥起步,到五峰山长江大桥跨越,徐恭义用了大半生的时间,率领和推动中国大跨度悬索桥实现技术超越,为中国桥梁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卓越贡献。

  开拓我国双层公路桥梁设计技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增长需求和城市用地资源紧缺矛盾,徐恭义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为目标,开启了我国双层公路桥梁设计的时代大门。他主持设计的澳门西湾大桥,首次采用全混凝土箱梁结构作斜拉桥主梁实现双层行车,为全天候跨海交通提供全新技术方案。创新无横隔板箱内箱外双层全混凝土结构承载斜拉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并成为澳门享誉海内外的地标建筑。

  技术之根在于新,创新之本在于用。2019年建成通车的杨泗港长江大桥,落成时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层公路悬索桥。他担任总设计师采用悬索桥以1700米跨度实现一跨过长江。创新提出的全焊接钢桁梁悬索桥技术方法是国际钢桁梁悬索桥领域首创,用钢量比国际同类桥梁节省10%,全桥仅用36天就完成1700米钢梁架设,刷新多项世界纪录,获得美国乔治·理查德森国际奖;同时推动研发国产盘条,彻底摆脱我国超高强度主缆钢丝盘条长年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超级高强度钢丝完全国产,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他主持设计的东莞东江大桥,以刚性悬索加劲式钢桁梁结构创造上层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8车道城市快速路双层公路桥梁的多项世界纪录,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引领中国桥梁设计走向世界。从汕头海湾大桥设计开始,徐恭义一路前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中国桥梁设计施工和原材料制造全产业链引领国际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究设计多塔多跨悬索桥,提出全钢结构“人”字型主塔解决泰州大桥多塔连跨的复杂受力及相关技术难题,成为国际上第一座多塔悬索桥,赢得英国结构工程奖和国际桥协杰出工程结构大奖。其相关技术已被成功推广应用于国内外5座多塔悬索桥建设。

  近40年来,徐恭义跑出了一条科技创新向前延伸、向上攀登之路,带领团队先后与英国、越南、印尼、伊朗、博茨瓦纳、土耳其、智利和马尔代夫等国家提供设计咨询和投标方案,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们的一致认可。目前正在与英国奥雅纳国际咨询公司合作,主持设计香港青龙大桥悬索桥主桥设计。2010起在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担任常务理事,2017年开始杰出结构奖励委员会担任国际评委。2018年获得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国际杰出成就大奖和美国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这是史上第一次颁发给中国工程师的奖项。

  徐恭义一步步成长为大桥总设计师、国际著名桥梁专家。他说:“我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源于祖国快速稳定发展的经济环境。我获得的荣誉是被认可中的一部分,是中国桥梁工程屹立世界桥梁之林前列技术发展和提高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