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乌蒙山深有项目

来源: 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四月的尾声,一纸调令,我踏上了前往贵州六盘水都格镇的旅程。这里位于乌蒙山脉的中心地带,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仿佛是大自然的神秘领域。项目部的驻地,便设在垭口村一所废弃的小学内。

  这所小学已经废弃多年,静静地在山间老去。红砖砌就的教学楼外,雪白的石灰墙早已斑驳,露出内里质朴的砖红底色。阳光穿过树隙,在凹凸不平的墙面上投下流动的光斑。楼前有一方水泥操场,裂缝里钻出倔强的野草,高高低低,青黄相间。

  项目驻地还未装修完成,黑板上面还残留着孩子们的粉笔字,歪歪扭扭,记录着他们曾经的梦想与欢乐。教室的一角堆放着一些简单的行李和办公用品,显得有些凌乱却又温馨。

  “你们的到来,让学校再次充满了生气。”村中老人说道,“鼎盛时期,学校里有一百多个学生。”每日清晨,孩子们的读书声能传到对面的山上去。后来年轻人外出打工,学生越来越少,学校渐渐关了门。

  项目部的工人们将教室改造成了宿舍。四张铁架床一放,中间再摆张旧课桌,便是栖身之所。我的床靠窗,窗外是重重叠叠的山。清晨起来,常见云雾缭绕山间,如轻纱浮动。偶有鸟雀飞过,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旋即又归于寂静。

  食堂设在操场的一侧,是项目部搭建的活动板房。一个简易煤气灶,两口大铁锅,便撑起了三十多人的伙食。厨师老张是从山西跟过来的老人,一手刀削面的绝活让大家念念不忘。他左手托着面团,右手持刀,银光闪动间,面条如柳叶般飞入滚水。每到饭点,老张总要操着浓重的山西口音吆喝:“开饭喽,吃饱了不想家!”声音穿过走廊,在操场上久久回荡。

  工地毗邻学校后山。每天清晨,工人们三三两两踏上山路,傍晚则带着一身疲惫返回学校。他们大多来自北方,对南方的湿润气候感到相当不适应。夜晚洗浴后,他们常在操场上聚集,一边抽烟一边用浓重的山西方言交谈,话题总是围绕着工程进度和家庭琐事。

  六盘水雨水充沛,每当雨后初晴,站在操场远眺,总是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樱桃树上的水珠未晞,阳光照过,便成了满树晶莹的碎钻。工人们收工回来,常顺手折几枝野樱桃插在矿泉水瓶里。老张总把樱桃最多的那枝放在食堂窗口,打趣道:“看着樱桃吃饭,馒头都能多啃两个。”

  垭口村不大,几十户人家的屋舍像被随意撒落的棋子,疏疏落落地嵌在山腰。夕阳将青瓦镀上一层金箔,炊烟袅袅升起,在暮色中画出淡蓝色的弧线。村口小卖部门前,总有几个老人坐着晒太阳,浑浊的目光穿过樱桃树,投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隘,仿佛在守望一些重要的人。

  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攀登,我偶遇一位穿着靛蓝色布衣的女士,在樱桃树下忙碌着。她踮起脚尖摘取果实的身影,在斑驳的树影中若隐若现。注意到我停下脚步凝视,她突然展颜微笑,眼角的皱纹如同花瓣般绽放:“你是在那座小学里工作的人吧?”未等我回答,她便用围裙兜着樱桃向我走来。“尝尝,今年雨水足,樱桃甜得很。”此时山风掠过,几片迟落的樱桃花瓣飘进她的鬓发,她却浑然不觉,只顾着把最饱满的果子往我手里塞。

  夜里,我躺在铁架床上,听着山风掠过树梢的声响。隔壁床的同事打着呼噜,时高时低,像一台老旧的发动机。月光从窗户洒进来,在黑板上投下一片皎洁。那些歪歪扭扭的粉笔画,在月光下竟显得格外清晰。

  这座废弃的小学,曾经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现在却住满了来自远方的建设者。它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兴衰,也映射了时代的变迁。铁架床下的地面,依旧保留着当年课桌腿的压痕;而我们的到来,将在它的历史记忆中,添上新的篇章。(丁朝民)